五戒是什么?

五戒是什么?

一听到戒律,我们难免会联想到是信徒所必须遵守的严格规定,但佛陀鼓励世人也遵守五戒(五项道德)。 这是为什么呢?

本篇讲述佛陀所宣讲的五戒是什么,佛陀为什么劝诫世人们遵守五戒,以及行善的阶段。
 

什么是五戒?

五戒(五种道德)如下:
1、不杀生。 珍爱生命。
2、不偷盗。 不给他人添麻烦。
3、不邪淫。 不做不道德的性行为。
4、不妄语。 要诚实。
5、不饮酒。 不摄取任何能扰乱人精神的东西。

顺便提一句,数字越小,其道德越重要。
这五戒(五种道德)是佛陀教导人们的基本道德。

五戒的具体内容以及对人生的益处

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五戒中的每一条戒律。
第一条,"不杀生"。 既然不杀生,当然也就不会吃,也不会杀死昆虫等生物。

第二条的“不给别人添麻烦”是从“不偷盗”上升而来。正如第一条 "不杀生 "上升为 "珍爱生命 "一样,你遵守的道德规范越多,你就会做更多的善事。

第三条, "不邪淫。不做不道德的性行为"。 出家人要遵守更严格的戒律 ,不从事性行为。

第四条, "不妄语 "进一步发展为 "远离恶言恶语"。所谓坏话就是恶言恶语、流言蜚语等。 此外,进一步上升为"使用美丽的语言",使用充满慈爱的语言。

第五条,"不摄取任何扰乱精神的东西"。 这句话有点绕口,是说你不应该吸烟、毒品之类的东西。 如果精神受到酒精或香烟的干扰,你将无法保持内观所需的专注力,也很难约束自己的心,保持平静。

以上就是五戒(五种道德)的具体内容。 有些人可能觉得遵守这些戒律很难。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不要用 0 或 100 来考虑。突然马上就同时遵守所有的戒律比较困难的话,可以先从一条戒律开始尝试。 然后,一个个慢慢增多,并观察遵守每条戒律时内心的变化。

我现在是持守五戒的,但我没有持守五戒的时间(过去)比我持守五戒的时间要长很多。 然而,现在持守五戒的生活比过去不持守五戒的生活要安宁祥和许多倍。 也请大家试一试。

五戒是重视自己对自己的承诺

要想持守五戒,与自己承诺是必不可缺的。有些参加冥想的人说:"我已经做到了"。 然而,当进一步询问细节时,他们实际上没能做到。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并不总是有意识地去遵守这些戒律。 因此,持守五戒最重要的是对自己做出坚定的承诺。 具体做法是,每天早上念诵五戒,并在最后向自己承诺:"我将遵守五戒"。 然后开始一天的生活。这样做会更有利于持守五戒。

这种向自己承诺的行为对做任何事情都很重要。 例如,你可以跟自己承诺会行善。如果你有一个人生目标,也可以跟自己讲对自己承诺。 如果决定不再做某事也可以跟自己讲对自己承诺。

人们很快就会忘记自己决定的事情。 因此,每天早上对自己讲一遍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请试一试,感受一下持守五戒给生活所带来的好处吧。

如何约束我们的心

那么,佛陀为什么鼓励未出家的普通人也去持守五戒呢? 因为持守五戒(五种道德)可以保护和提升心灵。

我们的心灵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自行晃动着。 假设心灵是一片海洋, 大海无限宽广,自由自在。 心灵也是一样,对好的事物和坏的事物都会自由晃动。 我们怎样才能把这颗晃动的心安住呢?答案之一是把水放在一个模子里,然后加入水,以限制晃动范围。

例如,与大海相对的是湖泊,再缩小的话是池塘, 随着模子变小,波纹(模型中水的振荡范围)也会越来越小。 振荡范围越小,心就越稳定。

例如,法律就是一种模子。 以前面所举的例子,法律就像相对于大海的湖泊。 有了法律,人们的行为就会受到限制,因为违法是要受到惩罚的。 因此,做违法的坏事就变得困难。

更小的模子是戒律和道德。 在前面的例子中,戒律和道德就像池塘之于大海。 不遵守道德也不会受到惩罚,但如果是戒律的话会根据宗教不同会有惩罚措施,就像法律一样。 例如,在上座部佛教中,受戒的出家人有 227 条戒律,如果他们违反了其中任何一条戒律,就得立刻 "还俗 ,也就是恢复一般在家人的身份。

因此,戒律和道德可以起到刹车的作用。 如果让你乘坐一辆没有刹车的车,你肯定不愿意,因为那会很危险。 如果你有戒律和道德这样的刹车,就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这里的事故是指因贪婪或嗔怒而做出的犯罪行为,或者给他人或众生带来麻烦的行为。

戒律和道德是比法律更好的刹车。 让我们带着这个好的刹车去生活,坚守戒律和道德让其成为更好、更有效的刹车。

应该把什么作为家的根基

在这里换个话题,大家的家庭的根基是什么呢? 这里的 "根基 "指的是构成家庭基础的一系列规则。 在大多数的家庭里应该是没有这样的东西的。 在大多数日本家庭中,谁主张强烈谁就成为家庭中心,推动着家庭运转。

可能是父亲,也可能是母亲,他们都不是圣人君子,很多时候只是有很强的个人意见。 这种情况下很难说家庭环境是好的稳定的。家庭成员会有压力,孩子的精神成长也会有困难。

那该如何是好呢,要将道德作为家庭的根基。 这里的道德指的是 "五戒"(五种道德)。 这就不意味着某个人很伟大、很正确或口才很好,而是通过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形成一个稳定的轴心。 而这个轴心引领家庭走向正确的方向。

例如,在一个国家里法律是基础。不是某个人说了算,而是以法律为基础运转着。 这个国家的人民有时会根据这些法律规则受到惩罚。 同样,把道德作为家庭的基础的话,那做所有的判断和决定都会变得容易,不会感到困惑。 最重要的是,这对孩子的积极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全家人都遵守道德规范,那么在家中长大的孩子们也会遵守道德规范,行善积德。 这将比任何知识都更有益于孩子们的人生。

持守五戒会发现内观冥想所须的“觉知”

内观冥想通过五力(努力、专注、觉知、信念和智慧)的力量来去除心理污垢(五盖:贪嗔痴慢疑)。 如果无法发现五力所需的 "觉知",就无法进行内观冥想。

然而,通过持守五戒,我们可以发现内观冥想所需的 "觉知"。

例如,五戒之一是“不饮酒”。 如果你不遵守这条,那么在遇到有酒的情况下,就会拿起来就喝。

但是,如果你已经向自己承诺“不喝酒”,那么当酒出现在你面前时,你可能会想起这个承诺:"哦,我说了不喝酒了......"。

你可能还是会败给想喝酒的欲望,也可能会战胜想喝酒的欲望。虽然不知道会怎么样,但至少它能刹一下车。

这种刹车是一种善的刹车,只有当我们努力遵守道德时才会产生。 回想起这种道德就是 "觉知"。 这仍然是一种粗糙的 "觉知",但如果没有这种 "觉知",心灵的污垢就无法得到净化。

你们当中有些人可能许下许多承诺。
例如,"我每天早上 5 点起床"、"我每天捐一次款"、"我只吃一碗饭",或者在工作中"我将在一小时内结束会议和讨论"、"我不加班",等等。 对自己做出各种约束可能会让人感到束缚。

然而,如上所述,这种自我承诺会让我们 "觉知"(意识)到诱惑和懒惰,如果我们能够信守承诺,能自制或自律,我们的心就能得到提升和成长。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承诺能带来善行,那么它们就是对心灵的绝佳保护,能让心灵远离污秽。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能理解五戒(五种道德)的重要性。

因此,如果你冥想的目的是净化心灵的话,那么五戒(五种道德)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

做好事(善行)的三个阶段

如果读 "五戒",有些人会注意到它们都是以"不~ "的形式出现的。 这是因为道德的第一步就是远离坏事。 我们常说要行善积德,但首先要远离坏事,然后才是做好事。

善行的三个阶段
1,不做坏事。
2,做好事。
3,净化心灵。

后期阶段是更好的行为。

首先,你要远离坏事。 通过这样做,你的周遭环境和心会得到整顿。
有了平静的心态,善行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行善的愿望也会更容易产生。 如果你行善,环境会变得更好,心也会变得更加安定。

例如,在前面提到的 "五戒"(五种道德),当我们远离 "不杀生 "等不良行为时,我们自然会产生“要更加珍爱生命”的慈悲心。 当我们遵守 "不妄语 "时,我们自然会使用“更美丽的语言”,这种道德心会涌现。

然后,为了想进一步净化心灵,可以做内观冥想来净化。 这样,每个人都能成为更良善的人。

反之亦然。 通过内观冥想自然会变得无法做坏事,远离恶业。 会越来越努力地约束自己的心。 你会自发地离恶行善。 在文章前面有解释过,稳定心智的一个办法是“通过建立某种模型(道德或戒律)来限制心的波动范围”。 举例来说,就像把水(心)放进一个杯子(道德或戒律)。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修习了足够多的内观冥想的人,上述所比喻的水就会凝固成冰。 这时就不再需要杯子了。 这是因为心不会再晃动。

稳步实施这三个步骤将使你的生活变得更好。 你做得越多,想要做的动力就越大。 一定要自己试试看。

道德和戒律高于法律。善行重于道德和戒律。

前面提到了法律、道德(戒律)和善行,但就净化心灵而言,道德(戒律)比法律更重要。 善行比道德(戒律)更重要。

有很多事情可能并不违反法律,但可能在道德上是错误的,如果我们只关心道德(戒律),就可能无法挽救我们本能够拯救的东西。

例如,假设一个孩子在红灯时从人行横道的另一侧跳出来追一个球。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会说:"这很危险!但闯红灯是违法的,所以等绿灯亮起时,再去帮那个孩子吧"。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僧人看到一位妇女因无法过河而陷入困境,于是他背着她过了河。 出家人碰触女性是违反戒律的,但他优先考虑的是做好事。

如果你有这些明确的优先顺序,在任何时候做出决定都不会有困难。让我们过一种遵守法律和道德(戒律),不断行善的正直的生活吧。